欢迎进入华创槟榔网! 进入公众号

所在位置:首页 - 历史文化 - 中国槟榔

本是同根生 功效各不同(7) Alternate Text 发布时间:2020-04-15 分享到: 浏览量:

金耀才

大腹皮与槟榔

大腹皮与槟榔均来源于棕榈科植物槟榔,大腹皮为槟榔的果皮,槟榔为种子。大腹皮又称槟榔皮、大腹毛,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。每年冬、春两季采收成熟果实,剥下果皮,打松,置水中浸泡,晒干,再打松除去外果皮即可入药。其性微温,味辛,入脾、胃、大小肠经,具有下气宽中、行水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脘腹痞胀、脚气、水肿等症。《本草汇言》载: 大腹皮,宽中利气之捷药也。主一切冷热之气上攻心腹,消上下水肿之气四体虚浮,下大肠壅滞之气二便不利,开关格痰饮之气阻塞不通,能疏通下泄,为畅达脏腑之剂。著名的《局方》五皮饮就是大腹皮配以五加皮、地骨皮、生姜皮、茯苓皮组成,具有行气化湿、利水消肿的功效,用于治疗全身水肿、胸腹胀满、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等。本方也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,但以急性肾炎水肿、妊娠水肿、经期水肿以及腹水等较为多用;治脚气、肿满腹胀、大小便秘涩,可与槟榔、木香、木通、郁李仁、桑皮、牵牛子配伍,制成散剂,每服 12 克,加生姜、葱白水煎温服。大腹皮亦可外用,煎汤熏洗,治漏疮恶秽。

槟榔 又称宾门药饯、槟榔仁,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,其成分有槟榔碱、去甲基槟榔次碱、月桂酸、棕榈酸、亚油酸、槟榔红色素等,性温,味苦辛,具有破积下气、行水杀虫的功效,主治食滞、脘腹胀痛、泻痢后重、疟疾、水肿、脚气等症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载: 槟榔治泻痢后重,心腹诸痛、大小便气秘、痰气喘急,疗诸疟,御瘴疠。每年春末至秋初,采收成熟果实,用水煮后,剥去果皮,取出种子晒干即可入药。

槟榔确有破积消食的功效,《方脉正宗》中载方,治食积满闷、水谷不化、腹满胀痛:槟榔二两、白术三两、麦芽二两、砂仁一两,俱炒研为细末,每日早晚服三钱,白汤调服。《古今医方集成》中所载的中成药槟榔四消丸具有清理肠胃、化滞消食、利水消胀的功效。方中以槟榔为君药,消导食积,辅以牵牛子泻水消积,香附理气消滞,猪牙皂豁痰散结,四药合用,故称四消,配以灵脂、大黄活血化瘀、泻热导滞,其化滞消食的功效显著。 

槟榔还有较强的驱虫作用,早在南北朝时期,名医陶弘景就在《名医别录》中说:槟榔可杀三虫,疗寸白。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报道,槟榔对绦虫、姜片虫、蛲虫、钩虫、蛔虫等多种寄生虫都有杀灭作用,驱虫成药化虫丸、使君子丸、疳积散、肥儿丸等都有槟榔这味药。《圣惠方》载方,以槟榔(炮)30 克,研细末,每服 6克,以葱蜜煎汤调服,治疗各种肠道寄生虫;验方治蛔虫,取槟榔、苦楝皮各 50 克,水煎成200 毫升,清晨空腹,每次服 100 毫升,连服两天,驱虫效果甚验。临床报道,槟榔还有抗真菌、抗病毒的作用,对皮肤真菌和甲型某些株的流感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注意:气虚下陷者慎服。

原文详见下方附件:

本是同根生功效各不同(7).pdf

槟榔市场交易行情单位(元)

更多>>

槟榔果

发布时间: 元/斤

地头平均价格

收购平均价格

微信公众号

版权所有: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

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
备案号:琼ICP备20000520号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中机海南大厦